河池地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發展旅游產業,加快旅游景區的軟件、硬件建設,旅游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隨著近年來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河池地區不僅吸引了眾多的國內游客,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外游客。 在廣西25個客源國中,2011年入境人數進入前10名的國家分別是越南、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法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日本、英國和德國。可以看出在全球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旅游景點在對外宣傳中,不只要使用英語,最好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使用多種語言。
一、河池地區旅游景點外語使用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強,隨著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圓滿召開,中國旅游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增速最快、潛力最強的旅游市場。據統計,2010-2011年中國共接待入境日本游客738.94萬人次,日本成為中國入境游的第二大客源國。廣西去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853.26萬人次,同比增長16.72%;旅游總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34.74%。其中境外游客4.14萬人次,同比增長37.24%。2012年一季度,河池市入境旅游者人數同比增長30.2%,增長速度位于廣西第5位。隨著各國游客人數的增加,國內很多景區的景點簡介、路線指示牌等除了使用英語外,也開始重視小語種的使用。如洛陽龍門石窟、洛陽龍潭大峽谷、嵩山少林寺等景區都使用了英、日等外語。桂林旅游局的官方網站也提供漢語、英語、韓語、日語、法語、德語六國語言的版本。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局長陳建軍表示,2012年廣西將繼續舉辦”走進東盟——廣西旅游宣傳促銷活動“,深化東盟市場的開發;加大新興市場的開發和拓展力度;加強與日本、韓國、臺灣、泛珠三角區域的合作等。日本是中國入境游第二大客源國和廣西入境游第八大客源國,這就意味著,在河池地區旅游景點的對外旅游宣傳中,日本是一個重要的宣傳對象,而目前河池地區旅游景點宣傳主要是以漢語為主,英語為輔,缺乏小語種宣傳。準確、規范、恰當的景點信息翻譯能很好的宣傳景區,從而吸引游客;而不準確、不恰當的景點信息翻譯則影響對外宣傳的效果,進而影響景區的吸引力。通過CNKI中國期刊網搜索發現,目前國內的旅游景點外語翻譯研究成果主要是針對英語,而對景點日語翻譯缺乏研究,由此可見,開展河池地區旅游景點日語翻譯研究具有必要性、緊迫性。
二、旅游景點日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和旅游景點英語翻譯不一樣,旅游景點日語翻譯需要注意日語的語言特點,適當運用漢日翻譯策略,同時要盡量使用書面語簡體形式,避免使用口語化形式。1.直接把中國漢字轉換成日語漢字日本最開始是沒有文字的,從五世紀起,日本人開始借用中國漢字來表意記事,后來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日語。據統計,目前在日本通用的漢字約為2400余個,其中,有很多日語漢字和中國漢字的意思相同,所以,景點名稱的翻譯可以直接把中國的漢字轉換成日語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必須使用日本的當用漢字。以河池地區景點為例,比如,巴馬長壽村譯為巴馬長壽村、河池小三峽譯為河池小三峽、長壽水晶宮譯為長壽水晶宮、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譯為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宜州下枧河譯為宜州下梘河等。2.增添解釋性文字、適當刪減等翻譯方法翻譯時把漢語直接轉換成日語漢字是人們所廣為接受的一種形式,這種翻譯方法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中日兩國語言文化畢竟不一樣,所以在直接使用對應的日語漢字外,還應采用增添解釋性文字、適當刪減等翻譯方法。比如,巴馬百魔洞的介紹:巴馬百魔洞號稱”天下第一洞“,洞內充滿負離子,有利于身體健康,被譽為養生圣地。可譯為:「天下第一洞」と呼ばれる「巴馬百魔洞」は、マイナスイオンで充たされた空気が人體によい、養生の聖地と譽められた。但是百魔是什么意思,日本游客不會懂,會影響宣傳,如果加上一句,[百魔]は少數民族の言葉で、[泉の湧き出し口]と言う意味である。這樣就很好的介紹了景區。日文注重”避免重復“,如果同一信息在譯文的其它部分得到了體現,在翻譯時對重復的信息就可以適當刪減而不譯,使翻譯更加符合日語的習慣。比如上面巴馬百魔洞的譯文,整個譯文都在講「巴馬百魔洞」,所以在翻譯”洞內充滿負離子“時,省略”洞內“不翻譯更符合日語習慣。3.注意使用書面語日語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二者在詞匯、語法的使用上有一定區別。比如:”前年、很多、便宜的價格“日語的口語說法是”おととし、たくさん、安い値段“,書面語是”一昨年、大量に、低価格“;日文句尾口語多用”~です“、”~ます“等敬體形,書面語一般使用簡體形。與口語相比,書面語中以事物做主語的句子多用被動句。比如:”宜州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辦劉三姐山歌節。“可譯為”宜州は毎年の舊暦三月三日に劉三姐山歌節が行われてい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將會有更多的日本游客來到中國。進行河池地區旅游景點信息日語翻譯研究,不僅有利于日本游客更好地了解河池、認識河池,增強對日宣傳效果,而且對于促進河池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第二代美國英語,1831年,美國韋伯斯特英語為現代英語的規范;第三代國際英語,1995年,新世界國際英語的發展為世界現代英語發展史上第三個里程碑。4.結言綜上所述,英倫諸島的語言變遷大致經歷凱爾特語、古英語(詞形變化完備時期)、中古英語(詞形變化減少時期)與近現代英語(詞形變化消失時期)幾個時期。英語從幾個日耳曼部族的綜合性語言發展成為今天具有重大影響的分析型國際語言,這固然是由于十九世紀以來英美兩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霸主地位在世界先后確立,也由于英語本身比其它歐洲語言更善于吸收外來詞,并把代表歐洲主要文化的詞語兼收并蓄于一體。這一國際文化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文明版圖,并強有力地左右著人類命運和歷史的走向。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