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歷千萬不能寫進英國留學文書!
申請季早已拉開了帷幕,日復一日的苦逼文書之旅又要開始了。雖然有一顆文書虐我千百遍,我待文書如初戀的心,但是稍不注意,就會落入俗套的圈子里。要是被招生官們一看到就反感厭惡,難逃被丟進垃圾桶的命運,那么哪些會是招生官連看都不想看一眼的文書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Get更多留學生寫作技能。
到了2月中旬,很多小伙伴都已經著手準備文書了。比起新SAT/ACT以及托福,GRE,GMAT,更讓出國黨和家長們焦躁不安的莫過于申請文書。
畢竟如何講好你的故事,贏得招生官的認可是一門學問。
在英國留學申請文書中,有的妙筆生花、讓人贊不絕口,有的獨具個性、讓人眼前一亮,然而也有一些文書讓招生官們一看到就反感厭惡,難逃被丟進垃圾桶的命運。我們今天可以看看,什么樣的文書會被招生官丟進垃圾桶。
1. 套用范文,寫不屬于你的文章
我們的前招生官導師經常鼓勵同學,在文章中保留自己最真實最獨特的聲音。不少學生會在寫文書之前,在網上到處搜各式各樣的范文,試圖模仿別人的成功之處。《50篇成功進入哈佛的文書》、紐約時報上的對當年包攬常青藤的學生文書的報道等等。閱讀幾篇類似文章尋求靈感,無傷大雅,但閱讀大量類似文章,很容易把自己的思維束縛在既定的框框中,而難以創新突破。
到時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量熱門文章的模仿版。
比如今年“從Costco買熱狗”的文章,估計會衍生出大量類似“去宜家買meatball (肉丸子)”等話題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招生官會不丟進垃圾桶嗎?
而且作為一個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你更容易碰到這樣的情況:“哇,這句話真的寫得太好了!或者這句話真是寫出了我的心聲啊!我一定要把它套用在我的文書中。”諸如此類,你會努力把自己的文章,往你心目中的“范文”的方向上去靠。到最后,你筆下的自己很可能是一個你很想成為的人,但卻不是真實的你自己。
當然,如果你還指望著讓別人幫你寫文書,那就不需要再繼續看這篇文章啦。
2. 評論歷史名人
對招生官來說,討論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文書是非常無聊的。他們也上過高中,早已經知道這些歷史人物了。而且,招生官能從你描述的喬治華盛頓、居里夫人的字里行間知道你是怎樣的人嗎?#p#分頁標題#e#
文書表達的一定要是“關于你”的。你要表達的,是你認為有趣的或者是一段獨特的經歷。即使這篇文章提示要求你寫別人或一個重要事件,記得招生委員會的根本目的是了解你,而不是寫一段歷史或你最近讀過的一本書。”
3. 選一個聽起來不錯但你并不關心的話題
很多學生認為大學是想招收那些做了很多社區服務工作的學生,這是真實的,因為大學贊揚你為社區做貢獻的行為。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你必須得寫關于社區服務工作的事,尤其是當你覺得這些服務工作對塑造你自己沒有起到重要的作用時,那就更沒必要寫了。其他話題也是如此。
4. 克服“逆境”的文章
都說逆境讓人成長,逆境能夠鍛煉一個人耐挫、抗壓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夠展現出一個學生面對困難、獨當一面的品質。于是這類的文章,在申請文書中也日趨流行起來。小編在和眾多前招生官們交流之后,真心想提醒大家,下筆前要仔細想一想,你寫的真的是逆境嗎?
有一次,我和約翰霍普金森的前招生官Dana交流她在招生辦時讀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是,一個學生講述自己在一個大風天打高爾夫球的故事。請注意不是拂面的微風,也不是一般的大風,而是很強很強的大風。但他恪守對高爾夫教練的承諾, 頂著強風一直堅持到最后一桿進洞。
你是不是也和筆者一樣頻頻點頭,這個學生真不錯——熱愛運動、信守承諾、堅持不懈。
Dana一語驚醒夢中人,“你是在開玩笑嗎?這個學生是在打高爾夫球阿!”
同樣地,很多在美國念高中的中國學生,會選擇寫自己剛去美國念高中時那段艱辛時光。因為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小留學生如何一步步適應美國的文化,蛻變成不僅品學兼優,而且上課積極發言的好學生。
且不說選擇這個話題的學生多如牛毛,你無法體現自身的特點。絕大多數的在美國上高中的中國學生都是在私立學校上學,所以你在描述所謂的“逆境”之前,先想想自己每年交的學費是多少好嗎?
還有一次,斯坦福的前招生官Aidan講到一篇文章中,一個學生在寫他參加XX野營項目,生病發燒。第一次遠離父母的他,為了團隊的榮譽,還是努力咬牙不讓自己拖累整個團隊。而事實上Aidan在看到這個野營項目名稱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熟悉這個項目,包括這個項目的高昂價碼。你所謂的克服挑戰,在招生官眼里不過是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初次接觸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無時不刻都在面臨的困難。#p#分頁標題#e#
類似的還有昂貴的義工旅行:去柬埔寨參與建房子,去非洲刷了一堵墻……
千萬別到最后只是感動了自己,千萬別把體現自己奉獻服務精神,寫成了“秀優越”。
5. 我挑燈夜讀看我多用功!
如果你是向高考黨訴苦說準備出國留學比準備高考還累,我覺得起碼你還能得到一些同情。你告訴招生官這些事那簡直就是在撓老虎的癢癢。
首先美國學生大部分的文書一兩周就全部寫完了,找自己的英語老師或counsellor看一兩稿也就交了。你頭懸梁錐刺股的備考經歷很難引起招生官的共鳴。
其次,招生官可不想看到你為了備考或文書花這么長時間。比如一個申請者裸考SAT 2200分,另一個申請者把所有SAT真題刷了5遍考了2200分,哪位申請者的學術能力更能得到認可呢?
6. 此刻,我終于重新發現了自己
任何與personal identity相關的文書素材都不免落入俗套。因為其主題無非于勇敢地做自己或勇敢的接受自己。無論你想表現自己出軌的經歷、自己重新認知作為中國人的identity或是自己作為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請千萬避免落入“勇敢地”之類的套路。
建議你嘗試換一個角度更深入的對問題進行探討,拋棄那些社會主流價值觀已經形成定論的政治正確的思想主題。
7. 來到貧困山區激發菩薩心
文字媒介在傳播人們對貧困同情方面的效率是極低的。你在中國貧困狀況上的觸動招生官是很難感知的。素材前期描寫如果激不起共鳴,后期的感情發泄就會顯得俗氣而形式化。這也是發憤圖強類文章的通病。
8. 我從小生活在貧民窟…
沒有人會為你講述自己所經歷過的苦難感動,因為你在他們心中的形象已經被定格為一個訴苦者了。訴說別人的苦難叫情懷,訴說自己的苦難就叫懦弱。你相當于拿自己的經歷換取別人同情心,讓讀者感覺作者不是一個大寫的人,而是一個沉溺于過去的人。
當然,如果你的生活背景只是為后文鋪墊,或作為文章背景材料的話,那自然沒有問題。只是請記住:文章的主題一定要正能量。曾經的苦難對于你只能是一種人生財富或傳播愛的動力,并不是你炫耀的資本。
9. 我是下一個牛頓
假如你的文章寫的是自己如何某一天突然發現了一條神奇的科學現象,并因此打開了科學的大門,瘋狂的愛上了科學,那么不好意思,你的文章跟大部分三流中介代寫的流水線文章撞車了。#p#分頁標題#e#
10. 志愿者、支教、模聯…
近年來,這類活動已經幾乎成為了湊數活動的代名詞。很多同學都會參加各種各種模聯、支教、志愿者等等來刷活動。這簡直就是拿招生官當傻子的行為。10個申請者里面有8個都參加過各種類型的志愿者活動,你還會把文章的主題定格為“其實我的志愿者行為是功利的,是值得反省的”這樣看似在做深刻的自我檢討實則不能更俗的主題么?
當然,如果你真的用心投入到如上活動中的某一個,我相信你文書的真情實感與細節描寫會讓AO對你活動真實真切性產生信心的。
11. 一個領導的自我修養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中國的學生家長開始相信孩子的領導力是進入頂尖名校的必要前提。于是大家都恨不得在文書中多提幾句自己是如何克服萬難帶領松散的團隊走向成功的,殊不知這樣其實弄巧成拙。
首先美國頂尖大學是想要招收能夠引領人類進步或者能夠為校園貢獻多樣性的學生。領導型人才只是這類人群中的一類。再者,領導力是最難通過文書表現的個人能力,因為你多多少少需要把自己的形象放在一個高于其他人的位置。
12. 上刀山下火海,只為一覽眾山小
無論是爬山、學習還是練習樂器、組織活動……“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咬牙堅持到了最后變得更加堅強”這種寫作套路簡直是中國小學生優秀作文模板!
大家一定要記住:Show not tell是寫文書的第一原則!當你想要表達自己某個方面特點的時候,切忌直接地刻畫自己的人物形象表明自己優點。自己的優點一定要從側面表達,讓讀者自己去感受與判斷。類似于“我歷經了千辛萬苦”這樣的表述簡直就是在直接告訴讀者“你看我有多堅強”。然而想必大家一定知道,“直接告訴別人自己的優點”簡直就是裝逼的定義。
我還可以寫一段話告訴大家“堅強”這個品質在AO眼里有多俗,但我猜還是沒必要了。因為大家大概在小學都寫過類似的文章吧。
13. 小學是組長,初中是班長,高中是委員
一定要珍惜PS字數限制內的每一句話,因為它幾乎是唯一一個讓你的申請變得生動、讓AO感受你的內在世界、你的聲音的機會。畢竟你的活動、獎項、分數在AO眼里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與事實。你的PS會一直提醒著AO:我是在跟一個申請者,一個人,一個有故事的人,打交道。
在PS里面表現自己的“成就”不僅意味著你放棄了展現自己內心世界的機會,更是很容易讓AO產生反感,直接導致全聚德。表現“成就”會讓讀者覺得你是個沒有故事的人,你所做的活動,你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虛榮與功利性目的上。#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