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論文范文,本文創新之處在于從“政府+產業組織+農戶”立體多元的研究視角,厘清了多主體參與“五個方面”遞進補充的研究層次,豐富了多角度、多維度案例指標的研究內容,為農業產業多元主體組織研究建立了基本的研究框架。
1.導論
1.1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1.1.1研究背景
河南是蔬菜生產大省,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產量全國第二。蔬菜產業可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是河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蔬菜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屬性,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產業組織、農戶等多主體參與,產業組織形式與發展機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相對于糧食生產,蔬菜產業的技術與資本密集程度更高,城鄉之間的利益連接更加緊密,能夠帶動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流動,有利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多主體參與是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蔬菜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部分,是優化農業結構、解決城鄉就業、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標準化生產、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之一。多主體參與推動著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的發展,蔬菜產業可以帶動種子、化肥、農膜、種植、物流、加工、包裝、銷售、研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助于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完整產業鏈;蔬菜產業全鏈條全環節需要勞動力,為城鄉特別是農村地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2020年全國蔬菜產業鏈從業人數已達到9000多萬人,農戶從蔬菜產業獲得的人均凈收入超過2000元(張鳳蘭,2022);蔬菜產業的現代技術創新與應用,只有政府、技術組織、農戶等多方協同才能實現,如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等;作為城鄉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橋梁,蔬菜產業促進著城鄉互動發展,有助于改變農村居民的思想觀念,融入現代化生活。
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發展對多主體參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縣域勞動力銳減和蔬菜成本驟升的背景下,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的研發推廣不對等、品牌競爭不強大、供應需求不平衡、多元參與不扎實、農業環境不持續等問題逐日加劇顯現。多主體參與縣域蔬菜產業發展過程充滿挑戰,構建縣域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需要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運用如何實現一體化,解決如種子種苗創新、設施裝備優化、自動化管理、綠色技術應用等“科技運用率低”的問題;
1.2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2.1研究目的
通過政府、產業組織和農戶三個方面的實證研究和縣域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多主體協同參與的狀態分析,探索多主體參與的行為與效應,梳理多主體參與的協同機制和組態路徑,為河南省縣域蔬菜生產的高質量發展提出科學建議和對策。
1.2.2研究意義
河南省蔬菜生產正處于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化生產方式發展的關鍵時期,蔬菜生產中的“小農思想”仍普遍存在,導致蔬菜生產單位規模小,且處于自由發展狀態,阻礙了蔬菜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研究與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有利于解決河南省縣域蔬菜生產問題,對于其他產業和其他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2.2.1理論意義
深化產業協同理論應用。關于“多主體參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產業協同理論在蔬菜產業中的應用,通過分析政府、產業組織、農戶等不同主體在蔬菜產業發展中的互動關系,可以揭示產業協同的機制和模式,為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產業競爭力提供理論支撐。研究不僅豐富了產業協同理論的內涵,也推動了該理論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豐富行為決策理論研究。按照“因素→過程→行為→績效”的分析框架,從政府、產業組織、農戶多主體參與產業發展入手,實證分析引導農戶參與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機理過程,拓展了行為決策理論的研究與運用。
2.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概念界定
2.1.1縣域蔬菜產業
蔬菜生產一般集聚在縣域城郊,是城郊農業的主體產業之一,也是城郊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郊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是城市周邊實行農村管理體制的縣/區。國內外對于城郊具體的時空位置沒有確切的規定,隨著時代、體制、觀念的不斷變化,城區、郊區的劃界具有模糊性和動態性,隨著城鎮化逐漸穩定,城鄉邊界也會逐步基本穩定(敖麗紅和徐建軍,2018)。縣域是實施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單位,《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了580個蔬菜重點生產縣/區,作為國家“菜籃子”工程的重要抓手。這些縣/區都在地級市城郊,距離城市中心交通優勢明顯,是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區。
城郊農業經濟是城市經濟擴展的基礎,農村經濟轉化的先導和橋梁(曹萍,2005),與城市經濟、技術和文化聯系緊密。上世紀80年代開始,眾多學者就廣泛關注了城郊農業和城郊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張厚濤,1985;鄧澤輝,1987;劉明,1988;李忠祥等,1990;康德賢等,2018;謝吉龍,2021)。城郊農業與一般農區相比有著明顯優勢和巨大潛力,市場廣闊、工業化水平高,能得到城市強有力的人、物、財力支援,有強大的科技力量作支持,有發達的交通、信息、市場,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條件等,便于城郊農業商品化。制定城郊農業經濟發展戰略方案要從各地實際出發,確定城郊農業發展戰略目標、方針和步驟,找準戰略重點和突破口,建立以多種生產經營產業組織為助力的城郊型農村良性循環體系。其中城郊縣域蔬菜產業是循環經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滿足城郊人民日常蔬菜消費需求、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責任,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多種功能。
2.2理論基礎
2.2.1農戶行為理論
2.2.1.1農戶經濟行為理論
農戶經濟行為理論是指特定社會環境下,農戶在獲利欲望驅使下(生存與更好的生活)的各種理性(或非理性)選擇決策活動,譬如經營投入、種植選擇、資源利用和技術應用等行為都屬于該范疇,對農村經濟以及農戶生產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胡偉艷等,2019)。
舒爾茨和恰亞諾夫兩位學者最早形成了“理性小農學派”和“自給小農學派”,開辟了農戶經濟行為理論研究的先河(王震等,2015)。按照小農行為和動機分類,農戶經濟行為可以分為四類理論(鄧大才,2006;賈云飛,2022),見表2-1。

3.文獻綜述 ...................................... 29
3.1 蔬菜產業 .................................. 29
3.1.1 蔬菜生產 ....................................... 29
3.1.2 蔬菜交易 ............................ 29
4.政府引導縣域蔬菜產業發展作用分析 ............................ 42
4.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 42
4.2 研究方法 ................................ 43
5.產業組織推動縣域蔬菜產業發展作用分析 .......................... 57
5.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 58
5.1.1 市場多元主體參與 ......................... 58
5.1.2 合作共治中介作用 .............................. 60
8.多主體參與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組態路徑
8.1理論分析
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很多,如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社會環境、政策制度、技術水平與社會傳統等。蔬菜的規模化生產是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顯著標志,以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規模化生產中的多主體參與為研究點,通過對河南省蔬菜生產大縣/區的觀察,發現蔬菜生產縣/區均分布在黃淮海平原地區,地理氣候條件相近,在西部太行山區、伏牛山區和南部的大別山區沒有蔬菜生產大縣。進一步觀察蔬菜大縣/區發展的歷程,規律性和偶然性并存。首先蔬菜大縣/區是一個自然形成和自然消失的過程,主要發生在大城市郊區和相鄰的縣市,隨著城市的發展,催生了周邊蔬菜生產基地的誕生,然而城市的擴張最終逐步吞沒了原有的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大縣/區會隨著城市的擴張而不斷外移;其次是蔬菜生產大縣/區也并非完全自然產生,大城市郊區未必生產蔬菜,在大城市外圍,同樣可以產生蔬菜的規模生產基地。一方面是地理距離在現代化交通面前已經不是近郊與遠郊的藩籬,遠郊的生產成本低于近郊,土地規模更大,有利于蔬菜規模化生產;另一方面,遠郊縣/區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政府更傾向于發展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生產。

9.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9.1研究結論
通過對政府、產業組織和農戶多主體參與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背景思考、理論探討、實證分析,基于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的研究小結,可以發現,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多主體參與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工程,發展前景可期,但又任重道遠。
9.1.1政府支持參與主體合作共治
政府支持市場多元主體合作共治是保障蔬菜產業發展的橋梁。政府支持引導助推“農戶和產業組織”聯結起來合作共治,實現農戶增收、產業組織提質增效,推動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研究發現,多主體參與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的耦合發展質效不佳,目前整體發展仍處于初級協調狀態,亟需多主體參與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多主體合作共治高質量參與。農戶和產業組織等市場參與主體的合作共治,在多元主體參與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具有正向中介作用,能夠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的良性互動;合作共治需要農戶、產業組織融合參與,同時更需要政府支持引導帶動更多的組織真正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產業組織推動作用、農戶參與作用。
9.1.2產業組織聯合農戶聯營
產業組織聯合農戶聯營是推動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高速路。在河南省縣域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戶參與產業組織的響應行為和質效發揮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無論是制約發展還是促進發展,農戶的響應行為最終都會聚焦到蔬菜產品的“質、量、品”上。蔬菜產業發展整體處于初級階段,在這個背景下,產業組織聯農帶戶、合作共治是縣域蔬菜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將農戶、產業組織串聯起來,尤其是建立新的生產關系是縣域蔬菜產業興旺的關鍵。產業組織作為先進的生產力組織,需要了解影響農戶參與的因素,從個人特質、經營特點、產品屬性、市場氛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著手,從組織定位、產業發展、農戶助力多方面出發,構筑新質生產力和新型生產關系,實現聯農帶戶推動蔬菜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