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文研究明確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的階段劃分依據,構建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特征分析模型,開發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度量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互聯網平臺企業實現業務收入5767億元,同比增長32.8%,發展勢頭強勁,互聯網平臺企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主角,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毛藝寧,2021),互聯網行業已重構當前經濟格局。互聯網平臺企業蓬勃發展,諸如阿里巴巴、美團、當當、快手等,它們憑借創新的商業模式取得了成功,彰顯出商業模式影響企業價值創造的巨大潛能。
但任何一個優秀的商業模式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優化和調整的動態過程中形成的(陳博,2017),并且維持商業模式的成功也并非易事。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同樣也無法避免從初創、成長、成功到衰落甚至是面臨消亡的演變過程。例如,由國內外著名投資基金機構共同投資成立的當當網,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購物網站之一,1999年當當網創建之初主營在線圖書銷售,從布局電子書領域,拓展到相關的各品類百貨成為綜合性平臺,2010年作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B2C企業,商業模式極具競爭力并受到廣泛關注。而京東圖書于2010 年11 月才正式上線,作為網絡圖書的后起之秀,卻在上線不到一年就與當當網、卓越亞馬遜兩家老牌網絡圖書平臺企業在“在線圖書零售市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一路崛起反超當當網成為頭部企業。對比京東圖書,反觀當當網輝煌之后“畫地為牢”日益衰落的商業模式(曹玲玲,2019),直至2016年退市,閉閣思過不難得出:根本原因在于當當網未能及時識別自己的商業模式問題并及時采取改進措施!企業商業模式管理實踐中諸如此類的現象也比較多,昔日的老牌柯達、諾基亞、長虹等被佳能、蘋果、小米等超越,如今的新秀當當網、樂視網、聚美優品等也被京東圖書、快手、唯品會碾壓等等。基于此,商業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周期特征?是否有科學的工具準確定位企業商業模式發展階段?企業是否能夠采取措施突破商業模式障礙因素延續生命等?以上為當下理論界和實踐界關注的話題。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1)首先,雖然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明確了商業模式存在生命周期以及階段特征,主流觀點也支持了將商業模式生命周期主要劃分為四個階段,但對于階段劃分的依據、階段特征以及階段度量等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本文研究在文獻分析法得出的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模型的理論結果基礎上,結合商業模式結構和構成要素理論,對商業模式四個階段劃分的依據進行了明確。同時,在規范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案例研究法對典型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進行了分析,提取了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四個階段的典型特征,最終構建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的階段特征模型。研究成果彌補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理論的不足。
(2)其次,本文研究在構建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的階段特征模型基礎上,采用層次分析(AHP)-模糊綜合評價分析方法,以A股互聯網平臺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進一步對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特征模型的應用方法進行了驗證,開發了科學有效的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度量工具,為企業商業模式管理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持。
總之,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理論的相關研究,目前在生命周期階段特征以及度量方法研究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以互聯網平臺企業為研究視角,結合文獻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提煉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劃分依據,構建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特征模型,引入模糊綜合的定量方法,提出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度量分析方法,豐富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成果,為企業商業模式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工具。
第2章 文獻綜述
2.1互聯網平臺相關研究
互聯網平臺相關理論最早起源于雙邊市場研究,認為互聯網平臺能夠給市場買賣雙方帶來雙邊交易場景,不過現今對互聯網平臺相關的理論研究已超出傳統理論雙邊市場范疇,本研究更應明晰互聯網平臺企業特點。
互聯網平臺中提到的雙邊市場是存在平臺商、和以需求方、供給方角色在平臺互動的三類市場主體的相對復雜的市場情況。目前對于平臺企業和雙邊市場的界定仍未達成共識(Weyl,2010),可大致分為三類代表性觀點,一種認為平臺企業是可以為不同用戶提供交叉補貼的,雙邊市場就是此時的網絡外部性市場的價格結構觀點(Rochet,2002),另一種為外部性觀點,認為多方代理人以平臺互動創造剩余,若存在跨外部性,以方利益取決于另一方活動的這種市場稱為雙邊市場,最后一種觀點是綜合以上兩類觀點,認為平臺企業是指連接兩個及以上特定群體方,提供互動機制,滿足各方需求,并以此盈利的企業,在激發雙邊市場中的各方互補需求來擴大自身的網絡效應(陳威如,2013)。
Rochet&Tirole(2001)研究發現互聯網平臺企業可以通過一定規則及合理標準讓買賣雙方在其提供的平臺中進行交易。Armstrong(2006)指出平臺制定價格策略來為買賣雙方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相應的賣家從互聯網平臺中的利潤則依賴該平臺買家的用戶數。吳漢洪、孟劍(2014)提出互聯網平臺上的商家能夠將互補性和依賴性強的商品或者服務銷售給雙方顧客,即互聯網平臺企業依靠平臺吸引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基于網絡效應,李雷等人(2016)提出互聯網平臺企業以滿足各類人群的不同需求為前提,激發用戶效應形成相應機制,也可以說互聯網平臺企業實現其高速發展的關鍵在于有效激發網絡效應。Fu(2017)從動態視角提出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商業模式發展的三個階段:創建期專注構建基礎架構連接供需雙方,成長期側重維護多方利益相關者關系、轉型期關注平臺生態協同發展。張鎰與劉人懷(2019)則指出互聯網平臺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特有的互補性提升網絡效應。陽鎮、陳勁(2021)在新工業革命環境背景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代表新經濟形態,并且認為互聯網平臺是基于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技術的平臺,是作為雙邊市場上連接買賣雙方的重要樞紐。
2.2商業模式相關研究
2.2.1商業模式定義
商業模式從1957年在論文中正式出現,到20世紀90年代作為一個獨立領域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商業模式研究熱度還在逐漸增加(Wirtz等,2016),不同領域的研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商業模式進行了分析,以便對該領域進行定義和分類,更好地理解企業在商業環境中的運作方式(Magretta,2002),然而對于商業模式的概念仍然沒有達成共識(Fielt,2013),產生了多種定義,并且缺乏理論依據(Teece,2010;Zott,Amit,2010),這些概念定義類別可以被稱為經濟視角、運營視角、交易結構視角和價值視角。
從經濟視角出發的研究是將商業模式作為一種可以持續獲取利潤的經濟模式來描述企業,核心觀點指向的是商業模式的獲取利潤邏輯,涉及的變量有收入來源、現金流結構與成本結構等等,其中,典型代表人物有:Stewart?Rappa?Hawkins和Afuah,主要觀點認為商業模式是一個技術向經濟轉化的工具,是企業能夠準確的進行自我定位,從而有利于獲取利潤的方法,本質是企業獲得并且保持利潤的邏輯。
從運營視角出發的定義是從企業運營結構的角度描述的,重點關注如何通過企業內部建設(包括內部流程和基本構造)來創造價值,主要涉及的變量包括產品—服務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資源流?知識管理和后勤流等?其典型代表人物有:Timmer?Applegate、Amit和蘇江華等,認為商業模式解釋了企業如何運作,是產品、服務與信息流的結構,包含各個參與主體、利益描述以及收入來源描述,可對企業的戰略-產出起調節作用的主動構建的運營環境。
第3章 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模型 ............................ 19
3.1基于文獻的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分析............................. 19
3.1.1樣本選擇 ........................................ 19
3.1.2研究方法 ................................... 19
第4章 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度量應用................................ 44
4.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44
4.1.1樣本選取 ............................................. 44
4.1.2數據來源 ................................ 45
第5章 結論與局限......................................... 55
5.1研究結論 ............................................ 55
5.2管理啟示 ............................................... 56
第4章 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度量應用
4.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4.1.1樣本選取
研究對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商業模式生命周期度量應用工作。研究基于中國證監會2012年《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選擇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從A股市場篩選有74家企業,再剔除St企業和平臺特征不明顯企業,最后選定22家平臺企業進行度量應用工作。
選定樣本企業具體理由如下:(1)本文研究對象為互聯網平臺企業,此類型企業商業模式價值創造潛能明顯,受行業“快、準、狠”動態環境特點影響,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極具生命周期特征。(2)選擇A股市場篩選,主要是因為A股上市周期比較中小板和科創板企業長,信息內容更豐富,更能比較完整表征商業模式生命周期;加之平臺企業融資需求量高,優選A股市場。(3)最后St股票企業,表明連續三年凈利潤虧損,該企業極大可能已經衰退,因剔除事先能比較明顯預估階段的企業,加之剔除表面為平臺企業,但實際主營業務平臺特征并不明顯的企業,如水泥、公路工程等。
同時樣本企業各方面數據應較為完備。其中,定量指標,現金流結構的評判依據2019~2021年的數據,定性指標評價則主要依據2021年的文本資料信息,其他年份數據必要時可作為補充信息為指標評價提供參考。最后得出如下22家樣本企業,基本信息見表4-1。

第5章 結論與局限
5.1研究結論
如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程度不斷被加劇,企業明晰商業模式所處階段,延續商業模式生命是當務之急。鑒于此,本文首先回顧互聯網平臺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相關文獻,明確了研究的主要內容、思路和分析方法;其次通過文獻分析以及案例分析明確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劃分依據,構建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特征分析模型,開發了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度量方法;最后以互聯網平臺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了應用研究,驗證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特征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和實用性,主要結論如下:
(1)明確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的階段劃分及劃分依據。研究通過元分析方法對中外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歸納整理,提取出了學術界公認的商業模式生命周期初創、成長、成熟和衰退四階段劃分觀點,結合商業模式結構和構成要素理論思想,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三個維度五個關鍵要素的劃分依據。
(2)構建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階段特征分析模型。在文獻分析法得出的商業模式生命周期劃分和階段特征的理論結果基礎上,利用案例研究法對典型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分析,提取階段特征關鍵詞,最終構建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生命周期的階段特征分析模型,包括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價值獲取的三大維度和價值主張、價值互動、核心流程、資源能力、收入來源與方式、現金流結構的6個關鍵要素,以及22個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階段特征關鍵詞集。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