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財務管理論文,筆者認為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的案例中,根據對長期績效的研究,其長期績效得到了極大地提升,特別是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并購使其獲得了良好的財務效益,這有利于企業的持續經營,提升了上海貝嶺在行業內的發展地位和市場份額,符合上海貝嶺的戰略需要,對其產業轉型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章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第一節 并購的相關概念
一、并購的概念
并購在定義上并非是一個統一的概念,一般被拆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兼并,二是收購,兼并和收購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區別,由于兩者在經濟學中的定義比較接近,所以習慣上統稱為并購[27]。 經濟學上,兼并的定義等同于合并,概念的區分上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上的兼并即吸收合并,廣義上的兼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28]。吸收合并為優勢方兼并弱勢方,并使弱勢方失去法人地位成為兼并方的一部分,所有的合并方中,作為兼并發起方的優勢企業保留法人地位得以存續。新設合并一般為兩方或多方合并組成新的經營實體,建立新的法人地位,因此,新設合并和吸收合并采用的方法相同,但是企業的存續方式存在區別[29]。在經濟學中,由于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的概念界定比較模糊,且兩者的本質內涵都是產權交易行為,因此兼并的定義往往更趨向于廣義的概念。

收購的一般定義是指對被收購方的資產或股權的購買行為,以達到控制被收購方的目的,其本質依然是產權交易行為[30],兼并與收購唯一的區別在于,兼并方式下被兼并方會失去法人地位,收購模式下被收購方不會喪失法人地位,在會計上未做具體的細分,因此兼并與收購在廣義上區別不大,兩者之間的界限并不明顯。在定義上,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所有的產權交易活動均可以被稱之為并購 。
二、并購績效的概念
并購績效,一般體現在并購行為發生后對并購發起方的企業運營狀況的評價,因為在并購活動發生前,并購方是帶著一定的預期發起的并購,因此并購完成后,并購方是否達到預期的并購效果是需要進行評價的,評價的結果也就是并購的績效。并購的績效評價可以是單角度的,也可能是多角度的,這和并購前并購發起方的預期是有聯系的,一般體現在企業的戰略上,由于并購方的戰略目的有短期也有長期,因此并購的績效也有長期和短期之分[31]。從財務的角度上可以分為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財務績效一般體現在并購完成后企業的經營數據上,而非財務績效則是多方面的[32]。在本論文中,對上海貝嶺的績效評價主要從長期與短期績效兩個角度進行。
第二節 相關理論基礎
一、規模經濟理論
規模經濟是指通過擴大經營規模的方式實現經濟效益增長的策略。根據成本原理,當企業在固定成本不變時,變動成本與經營規模呈負相關,平均固定成本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逐漸降低[44]。而并購正是企業擴大規模的方法之一,規模的擴張可以促使企業提升生產效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斷地擴張規模就是有利無弊的,過度的擴張規模有時反而會產生逆向作用,導致生產效率降低,出現規模不經濟的現象,正所謂物極必反,只有將規模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進步,盲目的擴張是不可取的。
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招標的智能電表市場競爭中,銳能微、鉅泉光電和上海貝嶺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銳能微穩居第一,上海貝嶺屈居第三,且與銳能微差距較大,此次并購完成后,上海貝嶺的產品規模和市場規模將毫無疑問成為該領域的第一,僅僅剩余鉅泉光電一個有威脅的競爭對手,而且上海貝嶺和銳能微的結合形成的規模經濟效應在競爭力上一定會超過鉅泉光電,處于優勢地位。
二、協同效應理論
協同效應分為內部協同和外部協同。內部協同是指實施并購后的企業對被并購方納入管理共同的管理體系,整合并購后的整體資源,對原有的經營環節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并購后的新的企業環境,推動企業發展;外部協同是指與一些企業進行業務或者資源的共享,形成新的發展模式,是一種有利于企業取得更大收益的合作方式[35]。作為評價企業并購績效的重要標準之一,主要通過量化指標對并購案例進行具體的分析,例如分析財務指標。企業并購活動是否帶來正面的效益,不能只是從表面上分析。企業在并購之后的一些指標能否實現協同以及指標的具體達成狀況是判斷企業并購行為成效的主要標準。
第二章 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的案例介紹
第一節 參與并購的企業概況
一、上海貝嶺公司
上海貝嶺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首家合資企業,創建于1988年,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標志性企業,它在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公司于1998年重組,成為中國首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集成電路企業。上海貝嶺于2008年通過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認定,并成為中國 IC產品的重要供應商,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旗下華大半導體的核心子公司。
二、銳能微公司
深圳市銳能微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研發、生產、銷售集成電路。銳能微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深圳市半導體產業協會、深圳市軟件產業協會、雙軟認證企業。公司研制的產品曾榮獲“年度熱門產品獎”、“中國半導體技術創新產品和技術獎”。銳能微于2016年4月22日在新三板掛牌,一直致力于成為行業的市場與技術領導者,在智能儀表計量芯片領域具有領先地位,銳能微將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進取,致力于能源計量、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被收購后,目前是上海貝嶺全資子公司。
第二節 并購的動因
一、市場角度
從市場角度來看,全球智能電表市場在近幾年處于正在飛速發展的時期,這對智能電表生產商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可以實現高速發展的時期。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1-10月,銳能微公司So C類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420.48萬元、1,888.58萬元及1,573.42萬元,收入穩步增長,體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及增長潛力。隨著我國電表市場的不斷擴大,銳能微的 SoC芯片將是其利潤的增長點。據市場資料顯示,銳能微電子在國家電網招標的單相計量芯片市場中占有很大份額,比上海貝嶺和鉅泉光電都要高。
由此可見,在國內外市場前景良好的前提下,銳能微還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并且,根據披露數據可知,國內計量芯片行業內企業主要包括上海貝嶺、銳能微及鉅泉光電,2015年度三者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75%。因此,并購銳能微對與上海貝嶺來說,不僅能獲得未來市場的經濟效益,還有利于強強聯合,共同應對鉅泉光電,占領未來電表市場。
二、產品角度
銳能微和上海貝嶺公司的產品結構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重合度較低。上海貝嶺計量芯片產品中,主要為簡單單相/三相計量芯片、單相多功能計量芯片。上海貝嶺公司的單相/三相計量芯片占總營收的28%。銳能微沒有該類型產品,因此上海貝嶺與銳能微的產品存在互補性。
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招標中,上海貝嶺單相多功能計量芯片占計量業務收入的比例為4%,而銳能微卻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
由此可見,上海貝嶺與銳能微產品重合度較低,雙方互補性較強。因此,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有彌補本公司產品短板的考慮,從而在國內、國際市場上拓展產品的規模,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第三章 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的績效評價方法 ...................................... 24
第一節 短期并購績效評價——事件分析法 ................................... 24
一、實際收益率和期望收益率 ......................................... 24
二、超額收益率和累計超額收益率 .................................... 29
第四章 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的績效評價結果與啟示 ................................ 43
第一節 評價結果分析 .......................................... 43
一、綜合績效評價結果 ..................................... 43
二、短期績效消極的原因分析 ...................................... 43
結論 ....................................... 52
第四章 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的績效評價結果與啟示
第一節 評價結果分析
一、綜合績效評價結果
通過對事件分析法和財務指標分析法的應用,本論文對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的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進行了評價。 在短期績效的評價中,本論文通過建立回歸方程對窗口期內上海貝嶺的股票價格波動進行監控,根據上海貝嶺股票價格波動和上證指數波動之間的關系計算出上海貝嶺股票的實際收益率、預期收益率和超額收益率,根據計算結果研究外部投資者對并購事件的反應。結果顯示,并購事件對上海貝嶺的股票價格并沒有太大的拉動作用,且超額收益率呈現總體下滑的趨勢,說明投資者對上海貝嶺的股票并沒有信心,短期的并購績效并不好。
在長期績效的評價中,本論文通過對上海貝嶺各項財務指標的計算,形成并購前后的對比,分析并購事件前后各項財務指標的變化。結果顯示,盈利能力指標中,凈利率、總資產收益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在并購后實現了大幅的提升;償債能力指標中,速動比率、流動比率和現金比率在并購當年雖然有小幅度的下降,但其比率水平仍然遠高于行業水平;營運能力指標中,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指標逐年上升,只有存貨周轉次數指標有緩慢降低 。
總體來說,上海貝嶺此次的并購的短期績效不明顯,股票的價格沒有因為并購事件而被拉升,說明股票市場中,廣大投資者對該項并購并不看好。長期績效的的分析中,上海貝嶺的各項指標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并購績效良好。

結論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部分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瓶頸。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各行各業都面臨新一輪的整合,形成了新一輪并購浪潮。大型企業為了提升市場占有率,實現穩定發展,也會不斷嘗試并購其他企業,所以,我國市場的企業并購熱潮將會持續下去。另外,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迅速,部分大企業開始拓展海外并購市場,這種并購形式相比于國內的企業并購更具有風險性。為了提升并購的成功率,就需要不斷在這一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為企業的并購提供理論的指導,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本論文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參考,通過對上海貝嶺并購銳能微的績效研究,得出了有關企業并購的如下結論:
第一,企業的并購計劃要與自身的戰略需求相契合。并購只是策略層面的計劃,只有當戰略和策略方向一致時,才能保證并購的方向是正確的,避免浪費資源。因此,在制定并購計劃之前,管理層應該首先明確戰略目標。
第二,并購目標的選擇和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很重要。當企業的戰略明確之后,下一個需要明確的就是在標的企業,選擇合適的標的企業是十分重要的,選擇的失誤會導致并購的失敗,從而使得前期投入資源的浪費。標的企業的選擇主要在規模、自身價值上。標的企業規模過小或企業價值較低可能導致并購的意義不大,但規模過大又極易導致并購發起方因為自身并購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失敗。在并購支付方式上,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現金和股份相結合的方法,或是借用債務杠桿,以達到緩解資金壓力的目的。再利用股權支付時,要充分保障股東的利益,避免因為其他股東的反對導致并購被叫停。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