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從2010年英國大選說起
然而,如果我們對任何一次執政輪替都采取從后往前看的視角,那么無疑就是向歷史研究中"目的論"的屈服。我們所要做的并不是所謂"以成敗論英雄",單純從大選的結果去倒推政黨在它執政期內有著種種不良業績。這種事后諸葛亮的推論由于20世紀英國政治的愈發復雜多變而顯得與事實不符,對于工黨來說這點尤為重要。與20世紀同齡的工黨在歷次大選中的成敗都是其內在演變、發展和重構的相互交織。然而,企圖對工黨建立以來一個多世紀中每次大選的沉浮進行細致的描繪幾乎是不可能的,而要揭示長時段中黨的競選綱領的實質變化同樣也是一項歷史的宏大敘事。本文無意于要"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然而要理清這種持續不斷而潛移默化的轉變其背后所隱藏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演進則多少有助于我們對工黨一百多年來執政歷程的反思。縱使有關工黨本身歷史的著作幾乎與工黨誕生以來所經歷的年份一樣多,而與英國^[黨政治相關的著述同樣汗牛充棟。
此外,就本文所論及的英國社會在整個20世紀尤其是戰后以來的結構變化同樣不可避免地要包含相關的社會學與政治學課題。不過,通過跨學科和多視角的考察我們的目標終究要歸結于一點:即通過20世紀英國大選這個相對具體和集中的視角來反映更為宏觀的政黨主流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的轉型。要完成上述課題必須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研究,首先是關于工黨歷史及其主流意識形態的演變:通史方面有佩林和里德執筆的《英國工黨簡史》@和索普的《英國工黨史》氣前者是對工黨建立以來一百多年歷史進行敘述的經典著作。索普的著作較前者更為詳細,偏重于工黨執政的歷程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工黨的變化并且補充了許多新資料。杰弗里的《1945年以來的英國工黨》③是戰后直到90年代工黨歷史的專著,重在闡述工黨執政以來的指導思想和內部派系紛爭。
第一章"準執政黨"時期工黨參加大選的情況
1900年在倫敦成立的"勞工代表委員會"事實上標志著英國工黨的誕生。雖然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工黨是在英國執政兩大政黨之一,但是從其成立直到1945年,工黨一直處于"第三黨"①的地位。換言之,工黨從建立之初雖然已開始了同自由黨的競爭,但是也經歷了長期的過渡階段才形成我們后來所看到的20世紀英國兩黨制新格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工黨取代自由黨邁向執政地位的道路,恰恰始于在大選中與自由黨的合作。
第一節英國工黨早期的選民基礎
考察工黨的早期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其最初的年代,"勞工代表委員會"尚未完全具備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政黨所應有的特征。1900年的"勞工代表委員會"是英國勞工階級在憲政框架中謀取議會代表權的產物。1899年的職工大會上,鐵路員工聯合會提議組建由工會、合作社與社會主義團體參加的委員會以爭取勞工代表進入議會。②"這次會議的決議宣布將致力于把勞工運動聯合成為一股政治勢力,它不從屬于現存的任何政黨,而且也將成為正在興起的工會主義者及其他為勞工解放事業努力的人們的表率,以幫助他們在政治領域內協調行動。"#p#分頁標題#e#
第一章"準執政黨"時期工黨參加大選的情況.............................4
第一節英國工黨早期的選民基礎.............................4
第二節1918年之前工黨與自由黨在大選中的合作.............................7
第三節新黨章對工黨競選的影響.............................11
第二章從高歌猛進到低谷徘徊:戰后公有制主導下.............................19
第一節1945年英國大選和工黨取得勝利的原因.............................19
第二節修正主義思潮的興起和50年代工黨大選的屢遭敗績................24
第三章"科技革命"時代工黨大選的沉浮.............................39
第一節威爾遜的"科學革命"與工黨重掌權力之路.............................39
第二節60、 70年代的經濟危局和罷工對工黨執政的影響.................45
第三節1979年大選所反映的英國社會結構的演變.............................57
第四章"重鑄工黨"時代的歷屆大選.............................66
第一節左翼盛極而衰和1983年大選的慘敗.............................66
第二節"政策反省運動"背景下工黨大選的轉變歷程.............................72
結語:再談2010年英國大選
現在讓我們重回前言中所談到的2010年英國大選,結束本文的論述。如果站在政治學角度分析此次大選,或許會從英國參加伊拉克戰爭、經濟形勢的不景氣、布朗個人魅力稍遜、選舉制度的特點以及自民黨轉向與保守黨結盟等等方面來解釋工黨失敗的原因。上述者皆為英國政壇不爭事實。然而當我們觀察以往歷屆大選,似乎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類似的因素。這些原因或許可以用來解釋工黨何以在最近的大選中失敗,但如果我們這樣問道:為什么工黨連續執政達十三年之久?面對這樣的問題,那么這些解釋就遠不能說明問題的關鍵。
然而,這只是政治學的解讀。當我們將視野放得更為開闊,將考察的縱深延長到戰后以來歷屆大選所勾勒出的軌跡中,相信會對這次大選做出立體的闡釋。借用年鑒學派三種時段的劃分方法,如果英國社會結構長期以來的演變看作是較為固定的長時段即"地理時間",那么工黨具有階段性特征的主流意識形態就對應著變化緩慢的中時段即"社會時間",而工黨在某次大選中具體的競選綱領則是表現最為劇烈集中的短時段即"事件時間"。在這樣的構想之下我們再來看2010年的英國大選,那么與其說是工黨的失利,木如將其看作是80.年代以來政黨政治演變的自然結果。將某次大選放入拓寬了視野、伸展了軌跡的維度考察,往往會有更為明了也更為深刻的體會。#p#分頁標題#e#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